长牙真实事件(国外妈妈发现宝宝嘴里有个洞)
文|媛妈育儿日记原创,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
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,英国有位年轻的新手妈妈,在给自己10个月大的小宝宝换尿不湿时,偶然发现宝宝嘴巴里竟然有一个小洞。
当时的她害怕极了,很快也发现,只要她去试着轻轻摸一下那个洞,小宝宝就会立刻尖叫起来,不让她碰。
妈妈赶紧叫上爸爸,紧急将宝宝送医。
护士拿起手电筒照着宝宝的嘴巴检查一下,只花了30秒,最终得出了结论:那竟然只是一个贴纸……
大家对着护士拿出来的贴纸尴尬不已,尤其宝妈,才知道自己闹了笑话。但所幸孩子没什么事,如果真的是有个洞,或者把什么异物吞进肚子了,真就麻烦了!
你以为这只是偶然事件吗?其实国内这样孩子误食的新闻真的太多了,不要以为无所谓。
宝宝误食的问题,生活中要时刻提防
上个月武汉就发生了一件很紧急的事情,一名只有半岁的宝宝,竟然误吞了LED 灯珠,造成呼吸困难,窒息缺氧!
就在第二天,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因为误吞了一粒花生米,进了重症病房。
宝宝因为误食出现生命危险的例子实在太多了,因为0-2岁正是口欲期,从开始吃小拳头、吃手指,接着会自己拿一些玩具啃咬,尤其是在长牙期,看见什么都想咬一咬。
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世界认识物品,但认知能力也是很有限的,分不清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。但好奇心又很重,什么都想试试看。
吞咽能力不强的婴幼儿,误食导致卡住窒息的事情频出,便是最根本的一个体现。
口欲期大人固然不能一味阻止宝宝啃咬,需要充分满足宝宝吸吮、啃咬的需要,但同时也要做好监护工作,包括做好清洁并且看护好宝宝,避免宝宝在用嘴巴“探索世界”时发生危险。
这些东西容易误食,一定要收好
1、硬币、纽扣、棋子、橡皮,这样圆圆的又没有棱角的东西,大小也正好能被宝宝吞下,一旦误食虽然不会划伤宝宝,但是很容易导致肠梗阻。
2、很多孩子玩的水宝宝,干的时候是小小的一颗,但吸饱水后会膨胀数倍!万一进入宝宝胃肠里,后果可想而知。
3、坚果、果核,质地比较硬,有的宝宝虽然已经会咀嚼了,但在吃这一类食物时也很容易噎到,因此要格外注意,不能让孩子在吃饭时跑跳、打闹、嬉笑,一般不建议3岁以内的孩子吃整颗坚果,最好碾碎吃。
4、电池不仅含有很多有毒物质,还有腐蚀性物质,容易烧灼腐蚀消化道。
5、带尖锋利的物品比如牙签、别针等,这类物品误吞后,锋利的地方会造成宝宝食道损伤,就算手术的话也会有很大风险。
6、孩子们最喜欢的果冻虽然QQ弹弹,但它滑溜溜的,很容易一下子吸入,直接卡住。
万一孩子误食怎么办?
首先,万一孩子误食,但没有出现噎住的表现,第一时间打120急救,尽早让宝宝接受最专业的救治。
其次,如果孩子在哽噎的时候咳嗽,大人可以鼓励他咳嗽,把噎住的东西咳出来或者吐出来。
如果没办法吐出来,那么1岁以上的儿童,需要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让异物排出来。
具体操作方法是,家长跪在孩子身后,双手从孩子的腋下环抱住,左手的拇指弯曲,然后把其他四个手指弯曲握成拳头,顶在宝宝的剑突下,右手把左拳包裹住,快速向上方收紧,产生冲击力。
如果这样的操作没有把异物冲出,就需要放松手臂、重复动作,直到异物排出。
如果是不能自行站立的宝宝,家长可以坐下,使孩子脸部向下趴过来,用手托住孩子的头部和下颌,前臂支持着宝宝,用手掌的根部在宝宝的肩胛骨之间拍打,最多拍五次,尝试清除异物。
如果没有效果,就用空手放在孩子背部,把孩子翻转过来,保持头部低于躯干,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分,五次快速地向下按压冲击胸部。
重复动作,最多五次。
PS:急救时,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头颈部位。
写在最后
因为小宝宝们的精力旺盛,家长可能很难随时随地跟着。
所以平时要及时清理和检查宝宝的玩具,避免有容易让宝宝误食的小零件掉落,把小物件的东西收纳到宝宝取不到的地方。
给宝宝吃东西也要注意把不好咀嚼的切碎,像是有危险的坚果、果冻,尽量避免小宝宝吃整颗。
最重要的是,培养宝宝良好的吃饭习惯,不要在吃饭时说话、跑跳、大闹或者大笑。
平时这些细节要多关注,关于吞食异物这件事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千万不能大意呀!
评论列表